晶体混浊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央孔型ICL治疗近视术后5年随访研究结
TUhjnbcbe - 2024/12/30 13:36:00
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http://www.xxzywj.com/m/

导语

西班牙作为全球最早开展ICL植入手术的国家之一,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和卓越的科研成果。刚刚结束的5月24-26日中国女医生协会上来自西班牙的医生Alonso分享了其和团队开展ICL的经历和临床使用的病例分享,包括一枚植入22年的晶体因白内障手术需要取出,取出后晶体状态完美,有力证明ICL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

年ESCRS上西班牙医生DanielElies展示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的患者植入ICL20年之久,由于需要行白内障手术,20年后取出晶体,ICL的整体形态如初植入般透明、晶莹(见文后视频链接)。

此次文献月刊,我们选取了同样是来自西班牙的医生Afonso的一篇关于中央孔型ICL治疗近视术后5年临床随访的研究文献。中央孔型ICL年获得CE认证起就广泛应用于临床,该篇研究从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拱高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内容,有力证明中央孔型ICL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研究目的

研究中央孔型ICL治疗中高度近视的长期视觉质量和屈光结果。

研究设计

该研究共纳入83例患者只眼,其中女性60例(72.3%),男性23例(27.7%),手术时间为年11月至年1月,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31.24±5.43岁(22岁-51岁)。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9.20±3.02D(-18.25至-3.13D)。术前患者特征和ICL型号见表1。

研究结果

01

术后1年和5年,中央孔型ICL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证

术后1年和5年平均UDVA分别为logMAR0.05±0.11和0.13±0.18(P0.)。

图1A显示了术后1年和5年累计UDVA。术前平均CDVA为logMAR0.04±0.01。ICL植入后,术后1、5年平均CDVA分别为LogMAR0.02±0.08和LogMAR0.02±0.09。术后1年LogMARCDVA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改善(P0.),术后1年和5年无显著差异(P0.10)。

图1B显示了术前、术后1年和5年的累积CDVA。超过95%的眼睛在两个随访期的CDVA均达到20/25或更好。

图1C显示了CDVA结果的变化。术后1年,无一只眼丢失一条或多条线,只眼(75.18%)与术前值无变化,20只眼(14.18%)获得一条线,10只眼(7.09%)获得两条线,5只眼(3.55%)获得两条以上的CDVA。术后5年,无一只眼丢失一条或多条线,只眼(74.47%)与术前值无变化,24只眼(17.02%)获得一条线,6只眼(4.26%)获得两条线,6只眼(3.55%)获得两条以上的CDVA。术后1年和5年安全指数分别为1.07±0.21和1.09±0.36。

02

术后1年和5年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良好

图1D显示了术后1年和5年等效球镜的可预测性。术后1年,可预测性在±0.50d内的是眼(91.53%)所有眼(%)可预测性均在±1.00d内,术后5年,可预测性在±0.50d内的是95眼(67.4%)眼(90.1%)可预测性均在±1.00d内。

图1E显示了术后1年和5年的稳定性,平均等效球镜从术前-9.20±3.02d降至术后1年-0.17±0.26d(P0.),术后5年-0.44±0.47d(P0.)。

03

术后1年和5年眼压可控、ECD术后与术前

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拱高良好

图2A显示了IOP随时间的变化。术前平均眼压为13.26±1.91mmHg(范围:8~19mmHg)。术后1年和5年平均眼压分别为12.74±1.65mmHg(范围:8至19mmHg)和13.0±2.03mmHg(范围:8至19mmHg)。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P0.05)。术后5年与术前及术后1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2B显示了术后1年和5年的眼压变化。ICL植入1年后,37只眼(26.2%)无变化,31只眼(21.9%)眼压比术前增加1~2mmHg,8只眼(5.6%)比术前增加3~4mmHg,但没有一只眼的眼压增加5mmHg以上。5年时,32只眼(22.7%)术前眼压无变化,35只眼(24.8%)比术前增加1~2毫米汞柱,13只眼(9.2%)比术前增加3~4毫米汞柱,1只眼(0.7%)比术前增加5毫米汞柱;同样地,无一只眼比术前增加超过5毫米汞柱。两个随访期,患者眼压降低了1到2毫米汞柱的患者比例均是最高,随访期间无眼压明显升高(20mmHg)的病例。

术后1年和5年平均ECD分别为±和±个细胞/mm。rANOVA试验显示术前和术后ECD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图3A显示了三次时间点的ECD平均值。

术后1年平均拱高为±μm,5年平均拱高为±μm,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术后1年到5年平均降低了58.30微米。图3B显示了拱高的术后分布。最常见的拱顶范围术后1年是到微米(26眼,18.44%),术后5年是到微米(31眼,21.99%)。

04

术后无并发症、无取出或需调位的案例发生

该研究无术中并发症且无取出或重新调位的病例。在5年的随访中,无前囊下混浊、白内障、色素播散性青光眼、瞳孔阻滞或其他影响视力的并发症发生。

研究结论

该研究术后1年和5年的临床结果有力证明了中央孔型ICL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迄今,ICL全球植入超过万枚,代表着一百万名患者通过ICL获得高清视力,未来也会为更多的患者带去高清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JRefractSurg.9Mar1;35(3):-.Five-YearFollow-upofCorrectionofMyopia:PosteriorChamberPhakicIntraocularLensWithaCentralPortDesign.AlfonsoJF,Fernández-Vega-CuetoL,Alfonso-BartolozziB,Montés-MicóR,Fernández-VegaL.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央孔型ICL治疗近视术后5年随访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