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混浊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里打鼓拖了一年半,78岁老人鼓足勇气走
TUhjnbcbe - 2025/1/6 21:59:00

“同心跨越,共建和谐。”方建秀指着路边的宣传标语,禁不住念出声来。一天前,她做了右眼白内障手术,此刻正在出院回家的路上。眼前终于又是清晰世界,她一时间兴奋得像个小孩子。

拖了一年半不敢上手术台,如今终于顺利做了白内障手术,方建秀能不高兴嘛!

刘冬梅大夫在给患者交代用药注意事项。

老花眼变“近视眼”

方建秀今年78岁,从两年前开始感觉自己的眼神大不如前。当时,她以为这是人上了岁数的正常生理变化,也没有太在意。没想到,她的双眼视力每况愈下,特别是右眼,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走在大街上,面对各种标识、宣传语、指示牌,方建秀满眼里没有一个清楚的字!

不过,这中间也有“好的变化”。“以前因为老花眼,做针线活儿时很难把线穿到针眼里去。”她说,“最近一年多,看近处的东西反而清楚多了,往针眼里穿线没问题了。”

10月26日,在山东中医院的诊室里,该院主任医师刘冬梅教授接待了前来瞧病的方建秀。

“阿姨,您这是白内障导致的近视眼。”眼科专家刘冬梅告诉方建秀,屈光改变是白内障的症状之一。一部分白内障患者会出现近视,或者本来就近视的患者度数不断增加,再或老花眼的症状减轻。

当然,白内障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方建秀就诊时,她的右眼视力只有0.08,左眼视力则为0.2。

白内障的实质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致其混浊,从而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影响人的眼睛正常视物。刘冬梅介绍,白内障患者还可能出现看东西清晰度下降、物体色彩变暗、单眼重影或多影、视野缺损等症状。

眼科专家刘冬梅在坐诊时与患者交流。

手术风险一般可控

虽然白内障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但白内障患者中的确以老年人居多。“总体来说,白内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刘冬梅表示,80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可达90%。

这意味着,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中,因白内障“眼神不好”的大有人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在眼睛上做手术存在顾虑。

方医院看过,大夫告诉她得了白内障,但她迟迟下不了决心接受手术治疗。“现在还能凑合着看东西,万一做了手术后眼瞎了咋办?”方建秀吐露心声,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想法。

说到安全性,事实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具体到白内障手术,它是临床上开展时间非常长、手术过程相对比较快的一种手术,风险相对较小。“目前,白内障手术都是微创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也比较快。”刘冬梅告诉记者,医院就医,风险一般是可控的。

最好两只眼睛都做

年纪大了,是不是做手术时也会受限?“其实,白内障手术没有年龄上的限制。”刘冬梅解释道,目前白内障手术多采取眼部点麻药(表面麻醉)的方式,痛苦很小,大多数老人能够承受。“能否接受白内障手术不取决于患者年龄,而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

10月27日,刘冬梅主刀为方建秀做了右眼白内障手术。“特别快,感觉也就几分钟。”方建秀术后如释重负地笑了,“之前的害怕确实是多余的。”老伴关心地问她疼不疼,她淡淡地说:“一点也不疼。”

术后第二天,遮挡在右眼前面的纱布被取下的一刻,一道白光奔入方建秀的瞳孔。“那一瞬间,特别白、特别亮!”她很兴奋,眼前的一切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真是久违了!

视力检测:右眼达到了1.0!当天,方建秀就顺利出院了。她打算,如果可以,左眼也尽快把手术做了。“大夫告诉我了,最好两只眼睛都做手术。”方建秀向来看望她的老姊妹科普着眼科知识,“双眼看东西才平衡,才有立体感,日常活动时才不容易摔倒,才更安全。”(文中所涉及患者系化名)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边良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里打鼓拖了一年半,78岁老人鼓足勇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