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小的改变,都能够受益终身”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尚处于发展期,亦出现比较完善的养老机构,但是总体来说,养老机构中的设计尚未跟上老人的需求,其中视觉设计介入就够养老服务中的案例更少。
结合相关资料,希望从视觉设计的角度介入老年服务,探讨养老机构如何通过视觉设计为老人提供更加实用、舒适的养老服务。
一、视觉设计的重要性
视觉设计对养老机构的影响:
视觉设计也可以称为视觉识别系统,也就是VI,是将企业的理念、文化等信息,通过标准化、系统化的视觉符号传达给大众,用以突出企业个性,塑造企业形象。
根据以往多年的项目经验,如果养老机构没有统一的VI,尤其是在软装方面,那么在三五年之后就会陷入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的境地。例如老人的门牌号是什么颜色?楼层的索引图是什么颜色?楼区内的科室牌和制度牌又是什么颜色?
这些东西制作好后都会使用好几年,如果没有统一的VI作为指导,必然会杂乱无章,破坏整体的布局以及美感,而重新装修又是增加成本浪费资源的事,所以VI设计不仅是对于企业,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更是一件需要着重考虑的要事。
视觉设计对养老服务的影响:
视觉是人接受信息和感知外部环境的主要感官,老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视觉感知能力衰退,对视觉信息的识别和接受能力下降,容易对生活环境中的危险信号“视而不见”,从而引发安全问题。
在大型的养老服务机构中,功能区域较多,内部建筑空间繁多复杂又形态相似,老人由于视力和记忆力衰退,对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导视系统和标识系统都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同时养老机构内部空间的开阔与否,光线的明亮、冷暖,色彩的变化等也会对老人的生理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人居住在其中的生活与活动状态。
二、老人的视觉生理特征
什么样的视觉设计才是老人需要的?视觉设计,直观是“看”,细究是“感”,只有深度了解老年人的视觉特征和心理特征,同时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才能让视觉设计真正的服务于老人,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
1、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研究表明,25岁以后,人体的各种机能都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尤其对于老人来说,在听觉、视觉、记忆、平衡感等生理机能方面的衰退,都是不可逆的。
运动机能:人体的各种运动机能在30岁以后,每过十年会降低10%,到70岁时其运动机能仅仅相当于10岁儿童时的运动机能。
平衡机能:平衡感是维持一个人动作的重要感觉,当这种机能衰退低下,则可能发生各种事故。
反应灵敏度:据调查,20-30岁时,人的反应最为灵敏,而老年人的反应则更为迟钝。
听觉神经萎缩:听力普遍下降,会经常性的短时间失聪,对高频声音不敏感等。
2、老年人的视觉特征
角膜:随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角膜直径变小及呈扁平趋势,导致屈光力(角膜折射光线的能力)大大减弱,这是导致老年人出现远视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还伴有看物体重影、模糊等现象。
瞳孔:瞳孔的直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收缩,适应光的变化能力减弱,从室外进入室内时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光线变化,在暗处光线弱的情况下很难看清物体。
水晶体和玻璃体:一方面水晶体会由于色素沉着、脂肪沉积,颜色变深、晶体混浊,呈现黄色或琥珀色,阻碍短波光的传递,导致大脑识别蓝色、绿色的能力随之下降,颜色视觉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水晶体会随年龄增加逐渐硬化,调节能力变差,看近物会变得模糊不清,俗称“老花眼”。
视网膜:由于年龄的老化,视网膜上视觉感受细胞和视神经纤维减少,视网膜对光感受减弱,因而老年人很难看清物体的细节,对颜色感知也逐渐减弱。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老人由于自身视觉生理的变化,很容易对生活环境中的危险信号“视而不见”,继而引发安全问题,甚至威胁到生命。优秀的视觉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让老人看得到,看得懂,同时更能够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营造舒适感,然而在这一点上,很多养老机构都未能做到。
三、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视觉设计问题
1、导视系统与空间氛围问题
现有导视系统不合理:很多养老机构中导视系统的设计,在文字、图标、色彩等方面,未能从老人视力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实用性较差,部分养老机构内没有设置楼层索引平面图,给老人的出行和回归造成了不便。
空间识别困难:在一些大型的养老机构内部,由于楼层和区域较多,建筑形态又非常相似,老人在视力衰退的情况下很难找到明确的参考物,空间识别困难,以至于经常出现老人走错楼层和区域的现象。
视觉提示混乱:养老机构内部通常会有大量的视觉提示,主要分为安全提示与视觉提示,由于缺乏规范,在位置、识别、形态等方面都欠缺整体考虑,总体比较混乱。
空间氛围不和谐:部分养老机构内居住空间在视觉氛围的设计上往往欠缺考虑,如下图所示,老人居住的空间给人的感觉比较压抑、单调、缺乏人情味。对于一些身患疾病的老人,室内空间的视觉氛围对老人的身心康复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2、老人在使用器物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老人使用某些工具时存在问题:例如,使用水龙头时,不清楚冷热水的方向;开窗和开门不方便,容易造成肌肉拉伤;使用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老人用药存在问题:这方面主要表现为易忘记用药时间,看不清药物说明,及药物储存混乱等情况。
3、养老机构服务流程中的信息传达问题
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存在一定问题:现在大部分的老人已经使用上智能手机,但是由于老人存在视力低下、肢体动作迟缓、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等特征,导致老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让智能手机的界面、交互操作以及内容更加适合老人,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养老服务中的视觉设计
1、把握养老服务视觉设计三要素
文字
文字是传达含义最准确的视觉符号,在公共导视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由于老人视觉感知能力严重下降,在文字的识别上尤为困难,因此在视觉设计中,字体、字号、字间距与行间距的选择上都需要仔细考究。
字体的选择应避免结构紧凑、笔画过细或带有衬线等样式,不利于老人识别。常用的字体中以微软雅黑为优,结构舒展、笔画简单、线条粗犷,便于老人识别,可用作养老服务机构视觉设计的标准字体。
▲字体设计
图标
图标在视觉信息传达中具备易于识别和记忆的特点,适合远距离信息的识别。图标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二类为:安全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通常以直白的含义表达,安全标识的目的在于规范行为。
年民政部发布《养老服务图形符号标识(征求意见稿)》,该标准规定了养老服务图形的符号标识,具有非常大的可供参考使用的价值。
在养老服务机构视觉设计中,图表的设计上应尽量用面来表达,避免细线对老人造成的识别困难。标识的棱角应尽量避免锐利的角,可采用圆角设计,增强图形的柔和度。
▲图标设计
色彩
色彩是视觉中最能引起人注意的元素,在视觉识别系统中可起到醒目、视觉区分的作用。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和情感,对老人来说亦是如此,但是老人对色彩的心理反应与年轻人又有所不同。
考虑到老人对色彩的辨别能力下降(尤其是绿色),因此在不同情景下选用色彩需要依情况而定。
在室内和就餐等需要塑造氛围的情景中,其背景色和主题色应选择能引发老人积极联想的色彩(黄色、橙色、绿色、白色等);
在导视或提示中的色彩需要选择纯度较高的色彩,便于老人识别;
用于警示的图标宜选用对老人视觉反应较强烈的颜色。
▲色彩提示
2、养老机构中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
养老服务机构中的视觉设计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导视的功能性,需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中不同用户人群的导视需求;另一方面导视系统的美观性与舒适性,需要将导视系统的设计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为老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①.室内导视系统设计
导视的设计一方面应注意空间的识别性与引导,对于不同的区域可通过色彩来表示;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与室内环境的结合,给老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室内空间。
楼层索引平面地图及动线设计:
部分养老机构内部空间相对较为封闭,且每栋建筑非常相似,对老人来说在建筑内部很难找到明确的参考来确定自己所在的区域。
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在导视系统设计时赋予不同区域以不同的色彩,增强区域的识别性。
▲室内导视系统设计
空间识别与氛围营造设计:
在建筑内部,由于缺乏参照物,老人对自己所处楼层和区域的识别往往比较困难。为了增强空间的识别性,每个区域、每个楼层可以设置视觉参考。把代表区域的字母、色彩和楼层的数字相结合,作为每个区域以及楼层的识别符号,以增强其识别性。
同时,对该符号进行图形化处理,在与室内环境和谐一致的前提下与明度较高的色彩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另一方面能够调节空间氛围,让室内空间更温馨、更有活力。
如下图所示,将文字符号设置在楼梯和电梯出入口处,在老人到达该区域楼层时,可马上识别出其所处位置。
▲楼层视觉符号设计样例
楼层导视与功能指示设计:
养老机构一楼往往人员来往复杂,家属、新入住老人、志愿者、工作人员等,机构应当设置楼层索引地图,便于人们寻找相关的楼层。
在设计楼层索引图时,我们可以分为楼层平面图和地点索引表,图表根据区域、楼层并结合图形、字母、色彩、文字进行设计,以便于用户可以快速查找到想要达到的点。
▲楼层索引平面图
老人因肌肉收缩、骨骼疏松,导致背部弯曲,其视线为向下倾,因此索引牌可设置为45°倾斜面,便于老人观看。
▲楼层索引平面示范图
警示与提示设计:
警示语提示的色彩、形态,结合国家出台的公共标识规范GB/T《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及《安全标志》GB—规范,以及年民政部发布的《养老服务图形符号标识(征求意见稿)》进行设计。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养老机构可以根据本身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根据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安全标识可以分为三类,即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提示标识。提示标牌可以采用底色反白方式设计,以增大提示标牌的色彩面积,从而引起老人注意。
▲室内提示设计
②.室外导视系统设计
养老机构户外导视系统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导视的功能性,需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中不同用户人群的导视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导视系统的美观性与舒适性,需要将导视系统的设计与户外环境相结合,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室外活动环境。
户外导视系统平面地图及动线设计:
对于大型养老服务机构来说,因占地面积大,区域多,路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有户外导视系统为用户提供帮助。然而目前大部分的养老机构只有导视牌,缺乏综合索引平面地图,类似情况对于家属、新入住老人、志愿者等来说,寻路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养老机构中,人流密度高且路口较多的地方可以作为一般为导视牌设置点。例如大门入口、主楼特护楼交叉入口、食堂路口……,方便来往人员查询观看。
▲养老机构索引平面图
户外导视牌及功能设计:
户外导视一般情况下主要的受众是家属、义工、参观者等外来群体,因此户外导视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其导视的准确性及与户外环境的和谐性。
设计上可以考虑采用木质作为导视牌的材质,增强导视牌与环境的和谐性及与老人的亲和感。
▲室外导视牌设计
户外导视提示设计:
户外提示的主要受众是老人,在户外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给予老人提示。因此,导视的色彩、图形、内容上要适合老人的情况。色彩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色彩,以引起老人的注意和识别。
▲室外提示设计
2、养老机构中器物的提示设计
①.公共用品提示设计
老人在使用生活器物时,因视觉、肌肉等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老人使用各用具时,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例如:养老机构内门窗的开启或关闭,对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稍不注意很有可能造成肌肉拉伤等情况;高处东西的拿取,可能引发跌倒;水龙头冷热水方向辨识问题。
从视觉的角度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指引老人如何操作;或提示老人注意存可能在的危险,从而减小不便与可能引发的问题。
▲养老机构中的提示分析
②.老人用药及提示设计
针对老人用药储存混乱、看不清剂量说明、易忘记用药时间等问题,可以采用智能药箱及药物视觉标记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药物储存设计:
药箱可分为上中下3层,依次是常用药品、次常用药品、不常用药品储存区。常用药品区又可分为A,B,C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储存不同疾病的药物。每个疾病药物储存区又分为3类药品储存位,分别为:瓶装药物、盒装药物、散装或小盒装药物存放位。
▲药箱结构与视觉设计展示
药物计量及时间提示设计:
采用3种色彩的标签,蓝、红、绿分别代表早、中、晚需要服用的药物,标签上大号字体标明服用药物的剂量。
▲药物信息提示标签
时间提示:
药箱设有智能提示功能,结合手机APP,可设置用药时间提示。当到了用药时间,药箱和手机会语音提示用药。
3、养老机构中的信息交互设计
老年服务APP的视觉设计
老人因视力衰退,视觉识别能力下降。通过对文字、图形、色彩、板式的改计,增强交互界面信息的可读性,让交互界面适合老人使用。
图标
图标大小设计相当与常用app图标的6倍,便于老人识别。主页和二级页面功能选项采用大图标和文字结合;三级以下页面省去图形,以文字作为主要识别对象。
文字
标题文字采用44号字体,正文字体采用24号字体设置;便于老人识别。在内容信息上省去大量细节,只保留主要信息,减小老人的视觉负担。
色彩
老人视觉退化,对色彩感知能力下降;色彩搭配采用纯度较高的对比色,拉大各信息区域的识别度。主页图标采用色地反白的设计,增强功能选项的识别性。
版式
采用满版排列,增大可触碰区域,减小老人操作失误率。
▲老年生活APP界面设计
五、结语
养老机构中的视觉设计远不止“好看”这么简单。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它的整体性,定好原则,彼此关联,同时也要注重每一个设计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做到美观舒适,营造氛围。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优秀的视觉设计对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解决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