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很顺利!以前眼前一片模糊,现在病床对面墙上的字都能看清了!”1月5日,75岁的杨大爷与同龄亲家黄大爷,一医院做白内障手术,次日出院前,医院激动地感慨道,困扰了他们多年的眼睛疾病,此前四处寻医无果,如医院院长晏兴云精湛的医术救治下,终于重见光明。
据了解,杨大爷是一位退伍老兵,年入伍,并光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年曾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女儿出生的时候,还在前线驻守边防。十七年从军亲历过战争的残酷,见过太多战友离别,年他组织40多位退伍老兵在云南保山重聚,到龙陵松山抗战遗址、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等地走访,追忆与战友们共赴战场保家卫国的经历,缅怀牺牲的战友和革命先烈。
本想着退休后可以好好享受晚年生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大爷视物逐渐模糊,医院看诊,诊断为右眼白内障。杨大爷当年退伍后在保山一家单位工作时右侧头部遭受意外撞击,引起右眼晶状体半脱位,医院因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无法为杨大爷进行白内障手术。
四处寻医无果,“我都想过放弃了,不想给儿女添麻烦。”杨大爷说道。后来家人打听到,亲戚张阿医院完成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清晰了起来,生活能自理,如今还在跳广场舞;邻居李奶奶的孙子也医院做了近视手术并顺利通过征兵初检。于是,杨大医院咨询求医。
在晏兴云诊室我们了解到,杨大爷虽然患有普通白内障,但因多年前的意外致右眼上方晶体悬韧带发生约80度范围断裂(正常状态应度完好),引起晶状体半脱位,增加了手术难度。晏兴云表示,若手术过程中悬韧带断裂范围超度,导致晶体脱位范围扩大,将无法正常植入人工晶状体,需再进行第二次手术——人工晶状体悬吊手术,以固定人工晶体。简单讲就是要在眼睛里人工搭建一个架子安放人工晶体,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
1月5日对于杨大爷来说是紧张而激动的一天,晏兴云院长先为他的右眼做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再植入张力环以支撑稳定晶状体囊袋,在精准的手术操作下,悬韧带断裂范围没有再度扩大,人工晶状体成功植入,杨大爷的手术一次性顺利完成!
第二天摘除纱布检查视力,杨大爷术前视力0.15,术后恢复至1.2(国际标准5.1),远超手术前的预期。杨大爷激动地说道,“手术时晏院长跟我说手术难度会很大,但我不怕,放心地将眼睛交给晏院长,已经做好接受二次手术的准备,没想到会这么成功!”杨大爷身上依旧保持着不惧生死、迎难而上的军人品质,积极配合晏兴云一次顺利完成手术。
与杨大爷一同来做手术的亲家黄大爷双眼高度近视,视网膜萎缩,现又双眼并发白内障,黄大爷非常想摆脱戴了多年的眼镜,但常规的白内障手术后仅能解决看远处的问题,因为老花的缘故看近处仍需佩戴老花镜。医院才了解到可通过双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解决同时看远和看近的问题,帮助患者彻底摆脱眼镜。黄大爷接受了晏兴云为他建议的手术方案,当天就为他的右眼做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双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第二天拆开纱布时,黄大爷对远处5米和近处30-40厘米视物都非常清晰,看电视、看手机都没有问题,近视眼、老花眼、白内障一次性得到了解决,平时不苟言笑的黄大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晏兴云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20年,对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及葡萄膜炎等眼病的治疗经验丰富,每年主刀眼科手术近千例,现累计完成各类眼科手术逾万例。两位古稀老人年轻时保家卫国、辛苦劳作,如今英雄迟暮,身患目翳,如今在晏兴云的帮助下,老人曾一度灰蒙蒙的世界,再次变得清晰明亮,可以安享晚年生活。
相关阅读:目翳(yì),是中医的术语,在西医上是指白内障,主要是指晶状体的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出现视物模糊。
图/文洪小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