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有疑问为什么自己买的蜂蜜放久了会结晶,有沉淀物,是不是假的?
今天,蚌埠哥就来给大家破解一下疑问。
从蜂巢里分离出来的新鲜蜂蜜,大都是粘稠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液体。在一般条件下贮存,有的蜂蜜就会逐渐混浊,而后凝结成白色的晶体,这是蜂蜜的自然结晶。
蜂蜜的结晶是一种物理现象,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其内在质量。解释蜂蜜的这种结晶现象,就必须了解影响结晶的有关因素及其原理过程。
蜂蜜为什么凝固结晶
影响蜂蜜结晶的因素很多,结晶的快慢与所含的葡萄糖结晶核的数量、温度高低、含水量和直接形成蜂蜜的化学组分的蜜源花种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常条件下,蜂蜜中葡萄糖的含量越高,结晶核的数量也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
蜂蜜结晶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蜂蜜在每年春天13~14℃时,最容易结晶。
蜂蜜凝固成白色,蜂蜜是假的吗
综上所述,蜂蜜凝固结晶,实质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被分离的一种现象和过程。
在蜂蜜里葡萄糖分子本来是毫无秩序地运动着的,但蜂蜜里葡萄糖超过它的溶解度,成为过饱和溶液时,就有一部分葡萄糖分子在蜂蜜里开始有规则地运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微小的结晶核,成为一个结晶的中心,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规则地排列在它的各面,逐渐形成较大的晶体,从蜂蜜里分离出来,这就是蜂蜜结晶的全过程。
一般来说,好蜜结晶后洁白细腻有如猪油状,结晶由下而上,柔软而不坚硬。掺糖假蜜结晶粒较坚硬,手捻不易溶化。
蜂蜜结晶无关品质好坏,可先把上层液倒出,尽早食用,下层乳状固体蜜可当果酱食用,亦可隔水加热使结晶融化,但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营养素的流失。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