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板块的知识点是模考和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也是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难搞定的一个章节,其中关于溶解度的计算和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最高的C级,所以这块内容在考试当中往往有很强的区分度。在各区的一模考试中这块内容占比分数约为13%(具体分数见下表)。考查的内容涉及到固体溶解度的定义、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溶液状态的判断和转换、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溶液配制、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等。
基础知识回顾:
1、对于固体溶解度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条件:一定温度下。②、标准:g溶剂中。③、状态:达到饱和时。④、单位:克/克溶剂。
2、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因素有: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配制一定量溶液的顺序一般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贮存(贴好标签)等步骤,注意所需的仪器及配制的溶液的误差分析。注意在使用量筒时,一定要配合胶头滴管。
4、对于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同学们一定要灵活运用在同温度下同种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解度即溶质质量分数(ω)之间的关系
注意:上述公式只针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均不成立!
5、对于图表题,首先要看清横纵坐标的物理量,重点在于对图像的整体走势作合理理解,并能弄清特殊的点:如曲线起点、拐点和交点等的含义。
6、结晶有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适用于缓升型物质(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提纯。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陡升型物质(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提纯。注意:不管是蒸发溶剂或降温结晶,得到的晶体不一定是纯净物,这取决于蒸发溶剂量或降低的温度,如果控制好蒸法溶剂的量或温度,一般可以得到纯的晶体。
7、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注意: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1-14的整数。
8、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由于雨水中溶有硫和氮的氧化物)。
最近有很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