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混浊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生艾芬遭遇医患纠纷
TUhjnbcbe - 2021/1/24 11:29:00

导读

爱尔眼科和当事人艾芬各执一词

自年登陆A股创业板以来,爱尔眼科市值一路攀升,十年内涨幅超过40倍,成为不仅在眼科领域,还包括所有民营医疗集团在内的“头部”公司。

文丨见习记者许雯

民营眼科“第一股”爱尔眼科陷入一起医疗纠纷,对医院发难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新冠疫情初期的知名医生。爱尔眼科的股价一度坐上过山车。纠纷双方谁对谁错?


  

00年5月下旬,因右眼视力下降,当时45岁的艾芬经人推荐医院就诊,后诊断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在该院接受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艾芬右眼视力一度好转,但5个月后,右眼视网膜脱落,近乎失明。


  

艾芬认为视网膜脱落与爱尔眼科方面检查失误有关,若非如此本可避免。艾芬还怀疑爱尔眼科偷换检查资料,夸大适应证。


  

纠纷是00年1月30日由艾芬公开曝光的。她当天在微博文章中首次提到“年头侥幸躲过了病*的侵犯,却在46岁生日的第二天没能躲过视网膜的脱落,右眼近乎失明”。


  

次日,她在微博详述事件始末,将矛头医院,迅即被广泛传播。


  

爱尔眼科方面于01年1月4日做出回应,提供了未更换检查资料的证据,并认为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但爱尔眼科方面在术后诊疗过程有瑕疵。


  

艾芬并不认同上述回应内容,在微博发文称其“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管理混乱,推卸责任”。她认为,医院术前检查未发现自己视网膜病变,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右眼视网膜脱落;此外,右眼视力下降病因不在白内障,而在视网膜病变,并没有进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必要,手术反而诱发视网膜脱落。


  

事实上,白内障手术是支撑爱尔眼科发家和多年高增长的核心业务。随着白内障手术基本开支纳入医保,爱尔眼科发展早期,便在二三线城市和偏僻农村为部分高龄患者提供免费手术,医院的服务态度和术后“重见光明”的口碑效应成为爱尔眼科的特色,带动营收和规模快速增长。


  

00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白内障手术为其贡献6.5亿元收入,占其00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的15%左右。早在年,仅爱尔眼科所行白内障手术占比就已超过全国总量的11%。


  

自年登陆A股创业板以来,爱尔眼科市值一路攀升,十年内涨幅超过40倍,成为不仅在眼科领域,还包括所有民营医疗集团在内的“头部”公司。爱尔眼科的发展路径也成为众多民营眼科效仿的样板。


  

01年1月4日,元旦过后的首个交易日,也是纠纷被广而告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爱尔眼科开盘大跌约6.9%,盘中跌幅一度超过9%,收盘时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跌8.91%,报收68.元,总市值.70亿元,蒸发75亿元。


  

医院称,已向武汉市武昌区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此事,但艾芬不接受调解。不过,艾芬称,1月4日武昌区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曾有工作人员与其联系,她希望对方提供纸质文件,之后委员会再未与其联系。


  

爱尔眼科已计划向武汉市医学会提请医疗事故鉴定。财新记者获悉,湖北省卫健委已组织专家组介入调查。

术后5个月视网膜脱落


  

身为医务人员的艾芬却以患者身份陷入一场医疗纠纷,手术后半年多矛盾激化,医患双方各执一词,沟通未果。


  

纠纷和新冠疫情不无关联。艾医院在疫情中不幸失去了李文亮等三名眼科医生,00年5月时就诊秩序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而此时艾芬右眼视力下降明显,寻求治疗。她拨通了前同事、医院眼科主任贺玲的电话咨询。退休后,贺玲被医院返聘。


  

位于武昌区中山路号的武汉医院是爱尔眼科旗下营收排名第二位的“龙头”医院,虽然新冠疫情期间就诊量受到影响,疫情缓和后很快就恢复如常。


  

艾芬回忆,她在与贺玲电话沟通中提到右眼视力下降严重,心电监护仪都看不清,但不想佩戴眼镜,不舒服也不方便。贺玲建议她到爱尔眼科做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近几十年兴起的新技术,人工晶体是带有度数的镜片,经手术植入眼睛,取代已变浑浊的自然晶状体,不但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式,也用于矫正近视、远视等。其中,ICL(ImplantableContactLens)晶体植入并不取代人体本身的晶状体,植入位置是眼后房、虹膜与晶状体之间,相对其他以角膜切削手术为基础的屈光矫正方式,ICL无需破坏角膜组织。艾芬被建议做的手术则需要完全用人工晶体置换人体本身的自然晶状体。


  

00年5月1日,艾芬来到爱尔眼科,在贺玲处问诊。贺玲告诉财新记者,当时综合验光发现艾芬右眼高度近视,裸眼视力仅为0.;裂隙灯检查可见右眼有陈旧外伤痕迹,此外晶体浑浊,这是白内障的表现。


  

医院未向艾芬提供检查记录,5月7日术后复诊时,应艾芬要求,医生补写了一份5月1日的门诊病历。


  

根据这份病历记录,患者主诉双眼视力下降多年,加重半年余。既往史提到,0年前双眼做过准分子手术。这是近视矫正中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削切患者角膜,使之变薄,类似于把角膜当成一种透明材料,通过切削制作成凹透镜,减弱近视患者屈光力来矫正视力,但许多高度近视患者角膜厚度等条件不符合此种手术要求。因超高度近视,艾芬在0年前曾做了准分子手术,但术后多年间视力再次下降。

……

(本文来自新闻原创付费网站“财新网”,点击文末阅读全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生艾芬遭遇医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