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混浊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多焦点人工晶体专家共识的解读
TUhjnbcbe - 2021/2/3 8:38:00

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体学组发布了多焦点人工晶体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为临床使用多焦点人工晶体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单焦点和多焦点人工晶体。

1、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设计原理

只有一个焦点:即看远清楚,看近就不清楚;或者看近清楚,看远就不清楚。眼部调节能力丧失,术后无全程视力。

2、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设计原理

基于光的折射或衍射,使物体的光线经过IOL产生2个或多个焦点。同时知觉原理:患者通过视觉的神经机制选择,还原较清晰的图像,抑制较模糊的图像,从而扩大术眼的视物清晰距离,一定程度上提供全程视力需求。

简单一点说,单焦点人工晶体就是只能形成一个焦点,要么看近清楚,要么看远清楚。多焦点人工晶体就是能形成2-3个焦点,理论上看近看远都能清楚。

MIOL适应证

希望减少术后阅读对眼镜的依赖。

对远、中、近视力均有较高要求的患者。

优先推荐相对年轻、眼底条件较好、无合并影响视力的其他眼病的白内障患者。

一般要求术前角膜规则散光≤1.00D;预计术后散光≤1.50D。

对于既有术后预计散光又有全程视力需求的患者可选择ToricMIOL。

对于预计术后散光度数较大且坚持植入MIOL的患者,可在患者知晓手术风险的前提下谨慎选用MIOL,术后可通过角膜屈光手术等对残留散光度数进行矫正。

建议暗室下瞳孔自然直径3.0-5.5mm。

Kappa角<0.5mm或Kappa角小于MIOL中央折射光学区直径的一半。

总结意思就是,选用多焦点人工晶体的患者,自己要有意愿,想术后远近都能看见,年龄最好别太大,最后不能有其他大的影响视力的疾病,散光不能太大,总的一句话,全身及眼部条件要好的患者,才建议用。

MIOL绝对禁忌证

合并进行性加重的视网膜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斑变性、视网膜前膜、玻璃体*斑牵引综合征、Stargardt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及严重视神经疾病的患者。

小眼球、超高度近视眼、瞳孔明显异常、角膜严重病变、严重不规则散光、慢性葡萄膜炎、青光眼、晶状体囊膜及悬韧带明显异常、大度数交替性斜视等眼部器质性疾病以及弱视患者等。

已知严重精神性、心理性疾病患者,不推荐植入MIOL。

总结一句,严重的眼部疾病不能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心理要相对健康。

MIOL相对禁忌证

人群:

生活方式或职业原因(如夜间驾车、驾驶飞机等)对视觉质量要求过高、具有戴镜阅读习惯、年龄过大适应能力有限的患者。

焦虑型人格、极端完美主义性格特征的患者。

儿童不建议过早植入MIOL,待屈光状态稳定后再行评估。

眼部情况:

术前有畏光症状的患者。

同时需要接受其他眼科手术的患者,如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

既往眼外伤或眼部手术史等可能影响视觉效果的患者等。

在白内障摘除手术前建议对干眼、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表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既往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建议在充分沟通和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相关症状的前提下谨慎选用。

相对禁忌症的意思就是,有上述情况的,还是不建议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但不是绝对不能,需要看情况。

术前需要详细的检查,一方面排除相关禁忌症,另一方面要准确的确定患者的度数及手术方式。术后要密切的随访,要观察相关指标,如果出现相关问题,要随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虽然经过术前积极的准备,术中精心的手术,术后精心的护理和随诊。但是,仍有可能出现术后效果不佳,目前技术水平达不到的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比如术后近视力不好等情况。

上面的解读,希望对大家选用多焦点人工晶体上有所帮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焦点人工晶体专家共识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