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裂隙看晶体前囊表面,裂隙宽度不要超过瞳孔(太宽时角膜有反光,避不开,影响拍摄清晰度);照明角度20度左右,让角膜反光避开瞳孔,让瞳孔里的晶体像清晰,亮度根据你选择的倍率(原则是倍率大,亮度就会强)和结合实际情况调节。
2拍晶体前囊侧面窄裂隙看晶体前囊层次,裂隙灯关小,亮度开大,照明臂角度30度以内,图像焦点放在晶体前囊上,看清前囊分两层或白内障混浊的位置及大小。
如下图:
3拍晶体后囊需用窄裂隙拍摄。
注意:
1)需要散瞳才能拍到清晰的效果;
2)裂隙大小根据后囊混浊情况,实时看到的效果调整,裂隙不能太大,太大后囊切不进去;
3)照明角度在30度以内,根据需要看到后囊效果略微调整。
如下图:
4拍晶体用后映照法拍摄
1)需要散瞳才能拍到清晰的效果;
2)用裂隙光照在瞳孔与虹膜边界处,照明臂角度小于20度,利用视网膜反光看晶体。
如下图:
5利用角膜反光拍晶体用裂隙光照去切晶体,将裂隙的反光点放在角膜上,利用角膜的反光看晶体。
6拍前房闪辉1)裂隙的孔径选3mm,裂隙宽度2mm左右;
2)照明臂角度45度左右,患者注视灯光照射方向,灯亮度开到最大;
3)成像焦点放在角膜与晶体中间。
如下图:
7拍玻璃体能看到三分之一1)患者需要散瞳;
2)用窄裂隙2mm左右根据效果略微调整,照明角度30度以内,灯亮度最大;
3)裂隙灯光先切到晶体前囊,再向里推为晶体后囊,再向里推为玻璃体;
4)成像焦点对在玻璃体上。
如下图:
8拍视网膜1)患者需要散瞳;
2)需要配眼底镜、三面镜或前置镜才能看到眼底;
3)眼底镜与三面镜都是接触式,患者配合较困难,看到的范围小;
4)前置镜是非接触式,患者配合较容易,看到的范围大;
5)用窄裂隙2mm左右根据效果略微调整,照明臂20度左右,照明臂的位置根据实时效果左右改变,裂隙光亮度调二档,根据实时效果与病人的配合情况调整亮度,达到最佳效果。
三面镜拍摄效果如下图:
前置镜拍摄的效果如下图:
举例讲解1拍摄角膜上的白斑点存在的问题:
1)裂隙宽度小了,可以再宽一倍;
2)照明臂的角度小了,角度可以再大一倍;
3)焦点位置不对,焦点位置放在角膜上;
4)眼睛未睁大,照明反光点放在角膜前方辅助照亮角膜;
以下为参考图片:
2拍摄的25倍虹膜存在的问题:
1)亮度不够,亮度随倍的增大,逐渐增大,以上这张加一档亮度试试(原因倍率越大视场小,进光就少,因此需增加亮度);
2)照明臂的角度再大10度;
3)焦点位置不对,未在虹膜上(倍率越大,景深越小,对焦需要细微调节)。
以下为参考图片:
3拍摄晶体前囊正面存在的原因:
1、图像不清晰,焦点位置未找到;
2、开了弥散镜,弥散镜一般用于6倍或10倍,增大光范围,同时清晰度会有所下降;
3;照晶体里的混浊,照明臂角度要打到直接看晶体表面,同时避开角膜反光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
清晰的图片如下图:
来源:百度文库Syngekk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